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,探讨了为什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虱子泛滥成灾,而如今却鲜少见到它们的踪影。看完之后,笔者不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想要探究其中的原因。
对于出生在七八十年代乃至更早时期的人来说,虱子曾经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那时,虱子家族的“三大金刚”——头虱、体虱和阴虱,几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配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。每个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,或多或少都曾遭遇过它们的“骚扰”。尤其在冬天,那种偶尔抓抓头或挠一挠身上的习惯,几乎成了那个年代的标志。对于90后来说,可能早已没有这种体验,但80后的许多人,仍然清晰记得自己曾经被虱子困扰的日子。
为了更生动地感受那个时代的虱子生活,笔者收集了一些80后人们用山歌表达他们对虱子的记忆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山歌中的虱子是如何被描述的吧。
展开剩余79%清泉(教师)
回想那些年,身上有虱子也没什么大不了。曾经我拿细线把它们绑起来,像耍牛一样玩耍,一天到晚都喊着“蛮蛮蛮”。小时候我脱下衣服,躺在床边,衣服上总是有成群的“蚂蚁”在跑来跑去。它们有黑色、花色、灰白色的,捏一下就像放鞭炮,噼啪一声响。虱子真是个大能手,专门吸人血,乐此不疲。它们肚皮鼓鼓的,像小气球一样红亮亮,躲进角落里,悄悄地不肯露面。
胡燕林(餐饮老板)
衣角的线缝中总是藏着嗦嗦的声音,随手一掐,虱子就成群结队地死了。要是拿它们去烤一烤,简直就像炒豆子一样,炸裂的声音不绝于耳。记得当时的发型像棕篼一样,虱子蛋藏在里面,爬出来总是羞羞答答的。每次抓虱子,手上一掐就能听见“啪”的一声,虱子还在发愣,荡悠悠的。
龙敏(医生)
谈到虱子,真是既麻烦又让人哭笑不得。虽然时代进步了,虱子早已销声匿迹,但我们这些80后的人,依然能回忆起那时的种种趣事。说起虱子,它们简直像嗜血的“吸血鬼”,总是喜欢咬你最软的地方,不管你在什么场合都毫不忌讳地袭击。每当虱子来捣乱,常常让你又羞又气,有时候甚至会忍不住哭出来。如今的年轻人,估计早已经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了。记得我当年也有过这样的心情:想象着与虱子的奇妙爱情故事,匆匆那年,终究没有圆满。
刘春奇(公司职员)
那时候,我离开学校去贵阳,没得选择,只能在煤吧塘里捉虱子。白天忙着干活,晚上躺在草床上与虱子为伴。记得那个年代,虱子简直猖狂,身上的每一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。哪怕是轻轻一痒,抬手拍打时,血溅满墙,愤怒的心情无法平复。农村当时贫困,大家的皮肤瘦黄,虱子常常光顾。晚上煤油灯下,笑声虽然多,但也逃不掉那群小家伙的打扰。它们总是在你生气时更加得意,躲在头发里捉摸不透。
邓光(公司职员)
小时候,虱子不知疲倦地爬满了我的头,每天都能看到它们在我发间游走。拿梳子梳头时,听到“噼啪”一声,虱子被捏死的瞬间,内心的快感不言而喻。那时,我们常常想要买瓶敌敌畏,可惜没钱,只能等待几天才赶上一场灭虱子的机会。虱子总爱在少年人身上繁殖,白天晚上都忙着吸血。记得每次掐死一只虱子,立刻又会有更多的出现,仿佛永远也消不尽。
看完这些描述,大家是不是感觉身体也开始发痒了呢?哈哈!
那么,我们不禁要问,为什么过去的人总是和虱子打交道呢?一位网友提到,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的贫穷,衣物有限,换洗不及时,才导致了虱子的大量滋生。而且,虱子似乎是一种神奇的生物——有一次,我儿子的头上突然长满了虱子,明明我们洗头很勤,但几天后,我父亲就摔断了腿。这种巧合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另一位网友则讲述了她父亲裤子上突然长满了白色的虱子,那种场景让她看了不禁毛骨悚然,而第二天,奶奶就去世了。这样的经历,听起来就像是某种超自然的现象。
但从科学角度来看,这种说法固然有趣,但虱子的泛滥其实有更简单的解释。七八十年代,由于生活条件艰苦,大家普遍劳作繁重,往往没有时间去关注个人卫生,因此洗澡和洗头的频率较低,这为虱子的繁殖提供了足够的时间。此外,虱子还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,所以如果一个人身上有虱子,和他接触久了,就容易感染上。
另外,那时的衣物也比较少,每个季节只有一两件衣服,换洗的频率自然降低,也为虱子的繁殖提供了温床。由此看来,虱子泛滥的原因与当时的生活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时至今日,现代人已不再受到虱子的困扰,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、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外,还有人开玩笑说,过去的人“有人味”,所以虱子喜欢靠近;而如今的人“没人味”,虱子自然也不再招惹。
科学的角度自然是更加靠谱的解释。总的来说,现代人之所以少遭遇虱子困扰,是因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卫生环境。大家怎么看呢?欢迎留言讨论!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